本站真誠介紹香港這個「東方之珠」和「亞洲國際都會」

亚洲国际都会 asiasworldcity

当前位置: 主页 > 百科知識 > 百科知識1 >

兩漢三國蹴鞠

(本文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
本文内容:

兩漢三國時期,蹴鞠發展較快。首先,娛樂性蹴鞠得以繼承。有“康莊馳逐,窮巷踏鞠”,“上以弓馬為務,家以蹴鞠為學”的記載。其次,出現了表演性蹴鞠。表演性蹴鞠是在鼓樂伴奏下進行以腳、膝、肩、頭等部位控球技能的表演。從漢畫像石上所描繪的蹴鞠表演看,有單人蹴1鞠、單人蹴2鞠、雙人邊擊鼓邊蹴鞠等形式;有足踢、膝頂、雙腿齊飛、單足停鞠、躍起後勾等技術動作。有人稱之為“蹴鞠舞”,是百戲中的重要節目。第三,出現了競賽性蹴鞠。這種蹴鞠一般設有鞠場,鞠場呈長方形,一般為東西向,設有坐南面北供觀賞的大殿,四周有圍墻,稱為“鞠城”。具體的蹴鞠方法在東漢李尤的《鞠城銘》有所說明:“圓鞠方墻,仿象陰陽。法月沖對,二六相當。建長立平,其例有常:不以親疏,不有阿私;端心平意,莫怨其非。鞠政猶然,況乎執機!”第四、蹴鞠開始用於軍中練兵。劉向《別錄》中說:“蹋鞠,兵勢也。所以練武士,知有才也,皆因嬉戲而講練之”。蹴鞠除象征“兵勢”、有訓練武士的作用外,也用於豐富軍中生活,使戰士保持良好的體力和情緒。“今軍無事,就使蹴鞠”,就是後者的反映。漢代班固把古代足球列入兵家技巧類,並稱:“以立攻守之勝者也。”唐朝顏師古註雲:“蹴鞠,陳力之事,故附於兵法焉。”


(本文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
---------------------------------
本网站以及域名有仲裁协议(arbitration agreement)。

依据《伯尔尼公约》、香港、中国内地的法律规定,本站对部分文章享有对应的版权。

本站真诚介绍香港这个「东方之珠」和「亚洲国际都会」,香港和「东方之珠」和「亚洲国际都会」是本站的业务地点名称。

本网站是"非商业"(non-commercial),没有涉及商业利益或竞争。


2025-Apr-08 04:50pm (UTC +8)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