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真誠介紹香港這個「東方之珠」和「亞洲國際都會」

亚洲国际都会 asiasworldcity

当前位置: 主页 > 香港资讯 >

香港电影金像奖奖项沿革

(本文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
本文内容:

创办之初
艰难起步
1979年,香港电影界杂志《电影双周刊》诞生,杂志从事电影界报道、评论创作。当时香港电影已发展到一定规模,在亚洲乃至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却没有属于自己的电影节,甚至没有电影人官方组织。《电影双周刊》以其对电影事业的关注和责任感,组织一群电影人进行年度优秀电影和优秀电影人评选 [37]。
1981年11月,在一次电影杂志《电影双周刊》编务会议上,后任《电影双周刊》总编陈柏生谈到每年举办的十大华语片、外语片评选时,提议举办颁奖礼 [39]。
1982年3月9日,《电影双周刊》与中国香港电台在中国香港艺术中心寿臣剧院举办首届金像奖颁奖典礼 [49]。首届金像奖未引入提名机制,只设置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编剧五个奖项,另设十大华语片与十大外语片奖 [38]。最佳影片由方育平执导的电影《父子情》获得,他本人也因此获得最佳导演 [49]。颁奖礼参与人数不多,除惠英红与周润发外,大多数导演穿着随便,甚至有人穿短裤和T-shirt上台领奖,被报刊批评不够庄重 [38]。
1983年开始,金像奖颁奖典礼在电视台转播 [37]。第2届金像奖增加很多技术类奖项,幕后影人工作得到肯定。此外,金像奖也开始建立提名机制,由影评人第一轮投票选出提名名单,然后由电影从业员及影评人组成的评选团进行第二轮评选,评出最终奖项。评选团组成人数由十五至二十人不等 [39]。《投奔怒海》获得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新人、最佳编剧等奖项。因这部片在中国内地拍摄,很多人都使用假名,因此不能露面,只能派人代领。麦嘉和洪金宝分别凭借《最佳拍档》和《提防小手》而共同获得最佳男主角 [51]。
1985年,《电影双周刊》独力主办第4届金像奖。该届金像奖增设最佳男、女配角奖,奖座亦由凋塑家麦显扬重新设计。由于《似水流年》在中国内地拍摄,工作人员又用假名,于是出现张叔平代章叔屏领奖的镜头 [52]。
评选风气改变
1986年,在第5届金像奖颁奖典礼上,成龙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警察故事》获得最佳电影,打破“新浪潮”作品对此奖项的垄断。《警察故事》在票房与奖项上实现双丰收,让金像奖带有香港电影风向标意味 [40]。
1988年,电影《龙虎风云》和《监狱风云》让林岭东两获最佳导演提名,最后凭《龙虎风云》获得最佳导演。林岭东的获奖打破文艺片导演对此奖项的垄断,这也标志着香港电影金像奖评选风气改变。从这一届开始,更多类型片导演走上领奖台,金像奖由此更大范围地肯定香港优秀电影人才 [41]。
日臻成熟
评审机制逐渐完善
1989年,第8届金像奖加入影业协会合办,香港电影导演会协办。《电影双周刊》把主办权交还电影界,从此金像奖设有筹委会主席,黎筱娉担任第一位主席。该届金像奖无资金,筹委会通过寻找赞助和卖版权,与无线把颁奖典礼做得更盛大。在奖项评审上也扩大参与范围,该届金像奖邀请84位各行各业的影人来组成第二轮评审团 [41]。同年开始,金像奖开始和政府展开合作,规模越来越大 [37]。
1990年,香港电影导演会由协办改为主办单位之一,这一届金像奖第二轮评选团人数大幅减少,只有八位影评人和三十位电影人(其中导演占十三人)。这年议决把奖项颁给一些在电影圈工作多年,又默默无闻的幕后工作者,以后此奖亦成为非常规奖项,第一位获此殊荣的是朱日红。邀请影圈中人士拍摄宣传短片亦在这年开始 [53]。该届颁奖还设立“十大华语片奖”和“十大外语片奖” [4]。
1991年,梁李少霞担任第10届金像奖主席,她坚持将评审制度透明而赛果保密,打破以往很多明星“有奖才到”的颁奖礼文化 [42]。这年颁奖礼举办地定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剧院,后来该地也成为颁奖礼固定场地 [44]。王家卫执导的电影《阿飞正传》获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摄影、最佳美术指导五项大奖 [54]。
1992年开始,除原来三个主办机构,协办的业内团体增加到五个,金像奖在外间的认受性逐步提高,成为一间具代表性机构 [42]。
1993年,亚视夺得电视播映权 [55]。12月,正式注册成为“香港电影金像奖协会有限公司”,作为一个非牟利团体,靠每年电视台、电台广播版权费及海外发行收入维持日常基本开支 [42]。
1994年,香港电影金像奖协会成立,继续与亚视合办。这年起设监制一职,自主节目制作权。黎民伟、李小龙、邹文怀、司徒安与江祖贻获得特别奖。
1996年开始,吴思远担任金像奖主席,他坚持“观众第一,奖项第二” [43]。这年金像奖制定新评奖规则:提名奖(第一轮投票)中最佳影片奖由所有电影从业人员投票选出,其他专业奖项由各电影专业团体分别选出,身兼数职的电影制作人员可利用多重身份投票,但最佳影片奖只能投一次票;第二轮投票确定最终获奖的名单 [5]。许鞍华执导的电影《女人四十》横扫六奖,包括影片、导演、编剧、男女主角 [56]。
1997年,金像奖重新与无线合作。陈可辛执导的电影《甜蜜蜜》获得最佳导演、最佳影片、最佳编剧、最佳女主角等9项大奖 [57]。
面临经济危机
2000年,因千禧年而移师红馆,金像奖得到香港政府电影发展基金拨款二百万元资助,颁奖礼移师到红磡体育馆举行。在颁奖礼前,导演王晶质疑金像奖选举机制,并把矛头直指吴思远。此番言论引来吴思远反驳,从此挂印而去 [45]。
2001年,在吴思远请辞之后,主席位置悬空,最后由金像奖协会各个属会投票,将成龙推选为新一任金像奖主席 [45]。李安执导的电影《卧虎藏龙》获得最佳影片,白雪仙获得终身成就奖 [58]。
2002年,无线因经济不景气撤出,台湾东风台打算承包节目,却临时反悔,最后香港电台接手。该届金像奖增设三个奖项,分别是“最佳亚洲电影”“最佳视觉效果”及“杰出青年导演奖” [46]。周星驰执导的电影《少林足球》获得七个大奖,包括新设的新晋导演奖 [59]。
2003年,由于非典肆虐,金像奖协会意见存在分歧,办与不办各执一词。在统一意见之后,在4月1日又传来张国荣去世噩耗,金像奖协会坚持在艰难时刻更不能放弃举办。星光大道改为爱心大道,纪念张国荣四大天王携手同台合唱《当年情》,战胜非典为香港加油打气 [46]。《无间道》获得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和最佳男主角等7个奖项。而《英雄》则几乎包揽所有技术奖项,所获奖项也达7项 [61]。
辉煌过后
中国内地女演员多次封后
2004年开始,金像奖主席改由文隽担任。为了推广金像奖,文隽把以往只在场内派发的场刊,改为可以供大众购买的特刊,特刊里除丰富文字资料内容吸引读者,还邀请摄影师夏永康为获提名的明星拍下独照及合照,从这一届开始,金像奖每年都以不同主题来推出特刊 [47]。
2005年适逢中国电影百年,金像奖协会邀请101个电影人,选出100部最佳中国电影,因同分关系,选出103部电影,以1948年中国片《小城之春》得分最高。专业精神奖颁给成龙与余慕云 [60]。周星驰自导自编自演的电影《功夫》获得包括最佳影片在内6个奖项,王家卫执导的电影《2046》获得包括最佳男、女主角在内6个奖项 [62]。
2006年,该届颁奖典礼以明星为噱头,章子怡、秦海璐、范冰冰、李冰冰、张静初、袁泉等中国内地明星出席。陈可辛执导的电影《如果·爱》一举获得包括最佳女主角、最佳摄影等6个奖。《龙城岁月》则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编剧四个奖收入囊中 [63]。
2007年,创办金像奖的电影杂志《电影双周刊》宣布停刊 [48]。该届颁奖典礼上,巩俐凭借《满城尽带黄金甲》获得最佳女主角,这也是首次由中国内地导演执导的影片获得最佳女主角奖 [50]。在该届金像奖之后,陈嘉上接过文隽接力棒,出任金像奖主席 [48]。
2008年,陈可辛执导的电影《投名状》获得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摄影、最佳音效、最佳视觉效果、最佳服装造型设计、最佳美术指导等8项大奖,成为最大赢家。斯琴高娃则凭《姨妈的后现代生活》获得最佳女主角奖,这也是连续第四年由非本土明星获得金像奖影后 [65]。
2010年,陈德森执导的电影《十月围城》获得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男主角、最佳男、女配角和最佳新演员等15个奖项提名,共19人获得提名,刷新一部影片在历届金像奖中获得提名最多的纪录 [66]。
2012年,“最佳亚洲电影奖”更名“最佳两岸华语电影奖”,旨在表彰当年在整个华语电影体系内做出优秀贡献的内地和台湾影片 [6]。
2014年,王家卫执导的电影《一代宗师》收获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等12个奖项,刷新一部电影在金像奖上获奖最多的纪录 [67]。
2015年起,尔冬升担任香港电影金像奖协会主席 [71]。
2016年,翁子光自编自导的电影《踏血寻梅》获得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最佳新演员奖,成为香港金像奖历史上第一部横扫所有五大表演奖(帝后+男女配角+新人)的电影。此外,《踏血寻梅》主演春夏顺利封后,这也是中国内地女演员连续第三年包揽该奖项 [68]。
延期举办
2020年,第3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因新冠肺炎疫情宣布取消实体颁奖礼,获奖名单由尔冬升线上颁发,同时“最佳两岸华语电影奖”更名“最佳亚洲华语电影奖” [2]。
2022年,顺延一年举行的第4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在九展汇星举行颁奖典礼 [117]。2020年及2021年年度符合金像奖参选资格的电影,于2022年首季合并进行投票及颁奖仪式 [64]。
2023年4月16日,第4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礼在香港文化中心举办,这也是香港与内地全面恢复通关以来的首届金像奖 [118]。



(本文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
---------------------------------
本网站以及域名有仲裁协议(arbitration agreement)。

依据《伯尔尼公约》、香港、中国内地的法律规定,本站对部分文章享有对应的版权。

本站真诚介绍香港这个「东方之珠」和「亚洲国际都会」,香港和「东方之珠」和「亚洲国际都会」是本站的业务地点名称。

本网站是"非商业"(non-commercial),没有涉及商业利益或竞争。


2025-Apr-03 12:56am (UTC +8)
栏目列表